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五航”引领锻造匠心工程

发布时间:2025-08-20 点击数: 来源:《国企》 责任编辑:张尧

分享到:

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建设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紧扣“交融交心、建工建业”企业使命,匠心打造“五航工建”党建品牌,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生产经营,通过实施“红色领航”让政治方向更坚定、“强基护航”让组织堡垒更牢固、“融合助航”让党建覆盖更有效、“赋能竞航”让创新动能更充沛、“头雁引航”让示范作用更突出——“五大工程,构建起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生动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鹤哈高速苔青段

红色领航强根基,思想引领聚合力

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关定向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基础工作信息化、重点工作项目化”建设,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脉,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公司党委以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形成“1个党委+1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的清晰组织架构。各级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成为团结带领党员干部职工的战斗堡垒,356名党员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广泛分布于各个关键岗位,他们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企业发展的每个角落高高飘扬。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融合赋能促发展,创新驱动增动能

公司党委坚持项目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理念,以创新之姿、务实之举,大力实施党建+项目”模式,在公路、房建、市政、水利、港口与航道等工程领域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公司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2亿元增8.59亿元、资产总额突破61亿元、年利润达1.69亿元的跨越式增长。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等,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创新性提出“桥梁集群结构时空关联模型及多源感知信息融合诊断系统”,荣获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交通工程领域技术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铁科松花江特大桥项目中,党员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累计完成创新成果20余项,降本增效达800余万元;在三江平原(双鸭山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中,首次采用“低空经济”,引用无人机赋能绿水青山,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同时,公司深化“链上党建构建起“制度+人才+技术”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导师带徒”“技术比武”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71名一级建造师、154名二级建造师和343名工程序列职称的“人才蓄水池”。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捐赠小学

初心如磐践使命,奋楫笃行显担当

公司党委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躬身入局、勇担重任,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征程中,用一个个坚实有力的脚印,书写着国企担当的壮丽篇章。2020年,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公司爱心帮扶的道路。四川省白玉县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然而地理的阻隔和环境的艰苦,并未阻挡公司传递爱心的脚步,公司精心筹备捐赠衣物和文化用品,跨越3765公里,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与希望。2021年,我省多地遭遇暴雪量级降雪,在这紧急时刻,公司迅速响应,挺身而出,相继驰援佳木斯、七台河、安达、兰西等地,工建铁军不顾严寒,不惧危险,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投入到破冰开路的战斗中,他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了省政府授予的“黑龙江省应急抢险救援队”这一光荣称号,成为了百姓心中值得信赖的守护者。2024年,哈牡高速作为龙江冰雪旅游大通道和贯通亚冬会冰上赛区与雪上赛区的主干线,公司一线养护“战士”,用执着的坚守、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作风,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高标准完成所有批次护送抵离服务,累计护航旅游车辆307、游客1.1万余公司以“精心、精准、精致、精细”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龙江品牌。

绥大高速

“受命于危难之际,担当于非常之时”。“五航工建”党建品牌从政治方向、组织建设、党业融合、创新赋能、引领示范五个维度,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程建设公司将继续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为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