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秋分时节,寓意着收获与希望。9月23日下午,正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台州市椒江区81名退役军人齐聚台州开放大学学术报告厅,参加“椒江区退役军人岗前适应性培训班”启航仪式。这场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制的培训,由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主办、台州开放大学培训学院承办,标志着椒江区助力退役军人迈稳转型“第一步”,从“强军先锋”迈向“建设尖兵”。
扎根热土:从历史底蕴到时代机遇,深度认知椒江
“了解一方水土,方能更好地融入一方发展。”讲座伊始,潘先考带领退役军人们穿越时空,领略椒江乃至台州的深厚底蕴。从西汉回浦县到明代海门卫,再到改革开放后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椒江的历史脉络中始终蕴含着开放与开拓的基因。三国时期卫温、诸葛直从章安远航夷洲(台湾),宋代帝王将相登临题咏,戚继光抗倭铸就精神丰碑,近代大陈岛垦荒精神闪耀,“民营主导 + 政府推动”的“台州现象”创造多个全国第一……这片土地敢闯敢试、包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与军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讲座详细剖析了椒江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为台州市中心城区,2024 年 GDP 达 880.64 亿元,增长 5.0%;坐拥天然良港,是区域交通枢纽;产业基础扎实,医药化工、缝制设备、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同时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泛半导体、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面对产业升级、区域竞争等挑战,椒江区以“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这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制造业升级、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新兴产业等多领域的就业创业广阔天地。潘先考强调:“椒江的发展需要执行力强、责任感重的骨干力量,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正是地方建设的宝贵财富。”
政策护航:全方位保障体系,助力退役军人无后顾之忧
顺利转型,离不开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撑。讲座系统解读了从国家到地方的退役军人扶持政策体系。在国家层面,《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坚持就业优先、需求牵引的原则,鼓励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升就业成功率。浙江省及台州市层面,创新实施“培训一盘棋、就业一体化”模式,打破区域壁垒整合资源,为每位参训退役军人配备“就业导师”,提供从简历优化到面试技巧的全程辅导,并通过专场招聘会确保“带着技能上岗、揣着 offer 回家”。全市 3404 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构成密集服务网络,“就业护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椒江区则具体落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录比例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补助等政策,并通过构建招投标全周期智慧监管体系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为退役军人创业保驾护航。
实践指南:提升适应能力,走稳职业发展每一步
针对退役军人从军营到地方可能面临的心理调适、角色转变、技能更新、市场适应等现实问题,讲座提供了详实的“岗前适应指南”。心理建设是基础,引导退役军人正确认识环境变化、身份转换,保持积极心态,善用家人、战友、专业心理咨询等支持系统。技能提升是关键,介绍了依托“集中授课 + 网络学习 + 实地教学”模式开展的适应性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规、心理调适、就业创业指导等。特别强调了椒江区正在大力建设的“30 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和“椒匠夜校”,以及深化薪酬改革、推广技能人才股权激励等“技能创富”政策,鼓励退役军人积极投身技能型社会建设,成为技术骨干。在市场把握与创业导航方面,分析了椒江就业热点领域,指导退役军人如何结合自身优势(纪律性、执行力、团队精神)瞄准市场需求。对于有创业意愿者,介绍了本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创业文化等优势,并建议关注安保服务、体能训练、本土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等方向。
榜样引领:鲜活案例诠释转型无限可能
讲座通过分享省内外退役军人的成功转型案例,生动展现了转型路径的多样性,极大增强了在场退役军人的信心。案例一:从士兵到“收纳大王”。椒江籍退役军人林利敏,2007 年退役后创办浙江友耐家居、浙江金猫塑业等企业,精准切入家居收纳细分市场,深度融合台州塑料产业优势,积极拥抱电商,将部队管理作风融入企业,打造出线上销售头部品牌,带动大量就业,荣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其项目在省级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奖。案例二:从特种兵到安保企业掌门人。徐州精诚特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波,退伍后从基层保安做起,创办公司后主打差异化服务,参与重大活动安保,公司管理层 90%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扶持战友创业。案例三:从部队到田间地头的“红糖司令”。温岭退役军人徐日兵,返乡深耕红糖产业,延伸产业链,结合文化旅游,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案例四:新时代“兵飞手”。广东茂名“军匠 100”无人机培训项目,通过“政校企”协同模式,快速将退役军人培养成持证无人机驾驶员,精准对接低空经济需求,实现结业即就业。此外,讲座还介绍了本地企业如杰克科技股份、浙江吉鑫祥等积极聘用退役军人,并将其培养成企业中坚力量的优秀实践,证明了退役军人是企业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源。
交流解惑:精准回应关切,巩固培训实效
在互动环节,学员们就优惠政策申请细则、培训报名流程、快速融入地方生活技巧、权益保障途径等踊跃提问,均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建立了后续沟通渠道,确保服务不断线,支持始终在线。
本次岗前适应性培训,是椒江区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岗位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政策的解读,更是信心的注入、方向的引领。通过系统的地方认知、周到的政策保障、实用的技能指导和鲜活的榜样激励,为退役军人走好融入社会“第一站”、迈稳职业发展“第一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秋分时节,丰收的喜悦与播种的希望交织。对于这 81 名退役军人而言,告别军营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在椒江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上,凭借部队锤炼的过硬素质,加上政府与社会提供的坚实支撑,他们必将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场”上,继续发扬光荣传统,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骨干,为椒江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征程贡献新的力量,续写属于退役军人的崭新荣光。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主流央媒和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这一红色融媒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启动创办“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会刊《红色好故事·诗乡》,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杭州龙岗故事观堂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