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水生万物,生生不息。从天目溪的潺潺水流到青山湖的候鸟翩跹,水不仅是滋养万物的血脉,也是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一起跟随三位自然保护学领域专家的深度洞察,解读临安水脉背后的生态密码与发展智慧。
山高水长间的保护智慧
“一溪碧水绕青山,两岸风光入画来。天目溪可以说是临安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郝耀华,以媒体人的敏锐视角捕捉到临安治水的亮点,“开展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建设亲水便民设施,这是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有机结合。”
不过,郝耀华更强调“山高水长”的深层逻辑:“天目溪因天目山得名,只有植被茂密的山地才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好天目山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天目山与清凉峰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庇护一方水、一方百姓的守护神”。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临安荣获“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这份荣誉背后,是“既保护生态又改善生计”的绿色路径,郝耀华也对此表示期待:“临安能走出一条青山绿水到人山智水再到模山范水的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咏叹调能够永远回荡在浙山浙水间。”
敏感生态里的生命回响
“在临安,天目山、清凉峰的高山沼泽、溪流都是很好的‘生命摇篮’。这里不仅孕育着安吉小鲵等珍稀物种,更维系着整个钱塘江流域的生态基底。”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深耕湿地监测与管理、候鸟迁徙等领域多年,直言临安青山湖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今年青山湖刚入选浙江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好生态不仅留住了鸟也留住了人。”
访谈当天,雷教授的衣服上佩戴了一枚勺嘴鹬图案的徽章。由于自然生境与栖息地的破坏,勺嘴鹬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全球仅存不到5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但在雷光春看来,倡导珍稀鸟类保护并不意味着发展要为保护让步,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从来不是对立面,正如青山湖湿地的生态实践——近五年来,青山湖湿地发现鸟类新记录82种,其中省级新记录2种(绿眉鸭、远东苇莺),县级新记录80种。而与此同时,2024年青山湖湿地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约7000万元。“只要好好研究迁徙候鸟的栖息地需求,栖息地好了鸟就会多,鸟多人就多,人多周边社区就发展起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师法自然下的共赢之路
“师法自然,就是拜大自然为老师,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原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陈建伟,从生态管理的宏观视角解读临安经验。而让陈教授发出如此感慨的,其实是具体场景——天目山下的美好乡村。
在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期间,陈教授也到周边村庄走走看看,村中流淌的小溪让他感触颇深,“流水潺潺、落花满庭,每家每户都在美景当中,老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和谐景象,可以说是陈教授提出的“大社区概念”的一个缩影。在他看来,绿水含金,青山有价,临安以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周边可持续发展区构成了更广阔的社区,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如天目山脚下的月亮桥村,联合周边村落,利用水资源打造漂流项目,解锁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新密码”。
陈教授还指出,保护好这片水土,单靠保护区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地方政府乃至省级层面的投入,例如生态补偿机制,这也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补偿让保护者受益、让发展者可持续,最终实现水脉永续、民生向好的良性循环。
从天目山的源头活水到青山湖的生态画卷,临安的水脉串联起生态保护、社区发展与文化传承。专家的解读,勾勒出临安水生态保护实践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底层逻辑:以敬畏之心守护水生态,以创新之举激活水价值,让每一条溪流、每一片湿地沼泽,都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见证。当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临安,流淌在钱王故里的千年水脉,正以更灵动的姿态,奏响新时代的绿色咏叹调。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主流央媒和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这一红色融媒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启动创办“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会刊《红色好故事·诗乡》,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杭州龙岗故事观堂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成果丰硕。